網購食品當心分量“縮水”
轉自:中國消費網
宣稱“3公斤裝”小龍蝦,實際隻有1.4公斤。近日,四川省成都市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公布一起典型案例,提醒消費者在網購食品時當心分量“縮水”。

2024年7月,消費者通過某外賣平台購買小龍蝦,商家宣稱“118元3公斤裝小龍蝦口味雙拚,分量約3000克”,收到商品後,消費者自行稱重發現實際重量僅為1.4公斤,與宣傳嚴重不符。消費者立即聯係商家要求處理,但商家堅稱發貨時重量遠超標注的重量(3000克),拒絕賠償。
經成都市龍泉驛區消委會調查,商家使用的電子秤檢定合格,未發現計量問題,但商家未能提供發貨時的稱重記錄或視頻證據。該平台銷售單商品描述為“龍蝦活蝦3公斤,煮出來在2公斤左右,加上配菜3—4大盒”。消費者僅能提供收貨後的單方麵散裝稱重結果,且投訴時已食用,無法排除其他人為或環節等因素引發分歧。消委會工作人員向雙方詳細說明了當前證據鏈的局限性,並且依據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》向商家闡述了虛假宣傳、缺斤少兩可能麵臨的法律後果。聽了普法知識後,商家積極主動為消費者辦理了全額退款。
成都市消委會表示,此糾紛中,商家宣傳的重量與實際重量存在差異,即使計量工具合格,經營者若舉證不足,仍需承擔相應責任。隨著外賣行業的蓬勃發展,外賣計量爭議也日益成為消費投訴 的常見問題。經營者對商品重量應明確標注“淨含量”或“含包裝/湯汁重量”,避免歧義;完善交易記錄保存製度,對發貨環節進行全程錄像或留存稱重單據,防範爭議風險。消費者應當增強維權意識,在收貨時可通過錄製開箱視頻、保存外包裝等方式固定證據,為可能產生的爭議保留有效憑證。監管部門則應推動行業標準化建設,從源頭減少重量“縮水”亂象,共建公平放心的消費環境。
本文章为原创、翻译或编译,转载请注明来自行同狗彘網
网友点评
已有0条点评我要点评